管理的最终目的,是让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。这句话说起来容易,可并没有告诉我们究竟该如何做管理。一个问题在没有被认识清楚之前,总是觉得复杂,就复杂论复杂,将免不了有无从下手之感。因此解决问题,就需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,只有简单了,才可能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。结合多年的实践,我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方法论,即管理的“四化”原则。
管理四化,简写为SETI——Structured结构化,Extracted要素化,Templated标准化,Informationize信息化。在写出SETI之后,我发现很有意思的是它和“凤凰计划”的简称不谋而合。凤凰计划——SETI,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,即“探索外星智慧”。当然我们还不用探索外星智慧,我们探索的是人类自身的智慧而已。
一、结构化
第一步是“结构化”。我个人认为能够最好描述“结构化”的方法论,是麦肯锡的MECE原则。
MECE原则的意思是“相互独立,完全穷尽”,或者更简单地说,“不重复,无遗漏”。这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“充分必要”条件。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,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做好哪些动作;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尽量做到,这些动作之间是相互独立没有重叠的。MECE作为一种思维方式,可以起到强化思维的作为。从逻辑上说,没有结构,观点是站不住脚的。同时,缺乏结构,后续的分析也难以展开。
这当然是理想的状况,实践中不可能那么完美。所以,MECE可能是下图的样子:
举例来说,在B2B营销的重大项目销售活动中,如何做到项目成功?我们可以用MECE原则把它归纳为三个方面:客户关系、解决方案和商务策略。三者是相互独立的;同时做好了这三个方面,就可以确保重大销售项目的成功,是完备穷尽的。
最近和一个客户讨论招聘的问题,我们把它结构化归纳为三个方面:1、需要什么样的人(人才画像)?2、需要的人才在哪里(招聘途径)?3、如何吸引这些人才加入公司(具体举措)?如果扩展一下,还可以有第4点:如何留住这些人才?
二、要素化
庄子说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有涯随无涯,殆也。”要做好一件事情,仅仅结构化还不够,因为每一方面需要做的事情都有很多,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是不可能的,有限的资源也不能支撑。
大量的事情符合“二八原则”,找到20%的关键点就可以解决80%的问题。这就是“要素化”。
还是来看上面的重大销售项目的例子,结构化归纳为客户关系、解决方案、商务策略三个方面。其中客户关系中,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取其中的要素:(1)决策链分析;(2)关键客户关系改进;(3)高层互访;(4)实例参观或演示。B2B业务的特点是“代理人决策机制”,一般而言,重大项目的决策会涉及到多个角色,比如技术负责人、商务负责人、使用者、批准者等等,这就是决策链。有效的决策链分析,可以让我们找到其中的关键客户。所以,决策链分析是第1个要素。关键客户关系如果不能足够支撑项目的成功,就必然需要客户关系的改进,这是第2个要素。通常而言,客户高层是关键客户,他们的认可对项目的成功十分关键,所以甲乙双方的高层互动至关重要,这是第3个要素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,客户希望看到实际的应用案例,以确保项目成功,所以实例的参观很重要。如果是新产品,还没有实例,至少也需要相应的演示环节,这是第4个要素。
就解决方案而言,有三个要素:(5)产品卖点;(6)客户痛点;(7)竞争分析。营销的过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,就是产品(或服务)的卖点匹配客户痛点的过程。当然,项目的成功还取决于与竞争对手相比,所以竞争分析是免不了的。
还有商务策略,我们也可以归纳为两个要素:(8)投标管理(含价格决策);(9)商务与服务承诺。其中第(8)点,对招投标项目来说,是投标过程的管理,尤其是标书内容的引导、评分规则及价格决策。对于非招投标项目来说,就是普通的报价和谈判策略。
总之,在结构化之后,还需要要素化。要素化的逻辑是“要事优先”,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上,是保障成果的最好方法。如果说结构化讲究的是“完备”,那么要素化的关键词则是“重要”。
再看招聘的例子,招聘渠道是招聘工作结构化后的一个方面,招聘渠道的要素,我们可以总结为:招聘网站,校园招聘,管理者率先垂范,内部推荐,定向招聘(瞄准某对手)等。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招聘工作要求,根据有效性原则,明确其中的要素。
三、标准化
很多公司有“生而知之”的牛人,但却无法做到“学而知之”。如果缺少方法论,个人能力就无法转化为组织能力。什么是组织能力?它有四个特征:为客户创造价值;超越竞争对手;可持续;深植于组织而非个人。把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的方法论,就是标准化,也可以称为规范化、模板化。华为曾经说“我们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”,如果没有做好标准化工作,就是极大的浪费。标准化并不能产生额外的提升,但可以传承已有的经验和成果。没有传承,组织只能靠“无所不能”的牛人,这是不靠谱的。一个了不起的组织,必然是“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业”的组织,而不能寄希望于超人。
标准化的过程是痛苦的,因为它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。其体现出来的,就是业务流程的规范化。华为说“先僵化后优化”,这就是标准化的过程。标准化能够让每一个人做到70分或80分,尽管不是很高,但避免了波动,避免了不及格,能够做到“平凡人成功”,这是了不起的。
标准化的工具就是流程建设。比如“重大项目管理”,从线索开始,到最后的回款完成,可以划分为“线索——商机——合同——实施——验收回款”等阶段,我们称之为“从线索到现金”(L2C:Lead To Cash)。这是一级流程,其中每一步骤又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二级流程,比如“实施”阶段,可以进一步细分为“实施准备——环境搭建——安装——测试”等环节。以此类推,逐步细化,最终建立细致的操作规范(SOP-业务操作流程;FAQ-常见问题与解答)。
标准化的管理前提是分类分级管理,这是成果的保障。没有分类,难以标准化;没有分级,无法突出重点。
四、信息化
标准化完成之后,根据情况可以选择实施信息化工作。不是所有标准化事项都需要信息化,其中的判断标准是“成本效益比”。企业办公大楼的建设显然是标准化的流程,但因为很多年才出现一次,通常并没有必要信息化。但对一个房产企业来说,楼宇建设的信息化则是必须的。
信息化的价值在于:(1)提升效率;(2)避免错误。这两方面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。
“先流程后IT”,信息化的前提是“标准化”,没有标准化,信息化将无从谈起,“僵化”才能“固化”。否则,信息化不仅不能提升效率,反而是固化了“错误”。我某一家客户的董事长说得好:“如果我自己都搞不清楚怎么做,IT系统是没有办法达到目标的。”今天AI(Artificial Intelligence——人工智能)很火,可再怎么说,AI也是基于人的思想的,没有思想做基础,我们的IT、AI都是空中楼阁。
信息化的关键是统一部署。很多组织建设了不少的IT系统,但彼此之间是割裂的,这不仅不能带来效率的提升,还进一步加剧了管理的混乱,所谓“流程不出部门”。
结论
我们掌握了四化原则,对处理管理的问题,就会得心应手。尤其是处理一些新问题,“四化”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方法和工具。
再举一个“应收账款管理”的例子:
第一步“结构化”。
1、清晰的数据。即对账,看起来很简单,其实现实中很多公司应收账款是不清晰的。尤其是同一个客户发生多笔业务往来,或者财务集中的某客户有多个下属单位,而该公司与客户的下属单位都有业务往来的时候。有些客户不够严谨,其付款与订单的关系并不清晰,也没有遵循“FIFO先进先出”原则,如果再加上合同是分期付款的,就越发复杂。
2、有效的组织。很多企业的回款,存在“隔靴挠痒”的嫌疑,即缺乏有效组织,回款管理基本停留在“通知”范畴。这样的回款管理,自然无法达到成果。建立专门的组织,并明确行动步骤,做好监控管理是必须的。
3、建立衡量标准。没有衡量标准,激励就无从谈起。在衡量标准的基础上,建立“奖优罚劣”的制度,是回款有效性的标准。“奖优罚劣”不见得是物质上的,精神方面至少同等重要。
第二步要素化。
就第2点举例,我们谈一谈其中的要素。(1)建立专门的队伍;(2)明确目标和路径;(3)重点难点的清理;(4)建立PDCA机制。
第三步标准化。
先分类分级,可以按客户类型、信用等级、金额大小、难易程度、欠款时间进行分类分级,每一类型的款项建立回款的标准动作。如:电话沟通——上门催收——暂停合作——律师函——诉诸法律等。
最后是信息化。
有了标准,就可以信息化。为每个客户建立专门的账户,匹配以恰当的信用等级,遵循FIFO原则,定期对账。到这一步,回款的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,不但避免差错,而且最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。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担心,“管理四化”是否会扼杀创新?熊彼特定义创新为“创造性破坏”,即打破既有的格局,创造新的更有价值的局面。可如果没有现行的格局,打破从何谈起?而当下的格局,正是“管理四化”所建立的。因此,“管理四化”不仅不是创新的对立面,而恰恰是创新的基础。
附:SETI管理四化简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