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管理研究 > 管理研究 > 市场拓展三部曲
市场拓展三部曲

无论是新创企业还是成熟公司,总要发展,而发展就必须面对市场开拓的问题。有效的市场拓展过程,应遵循“聚焦、规范、复制”三部曲。

第一部曲:聚焦

都说营销像一场战争,我们就以战争的逻辑来说明,战争最大的秘密其实就是“以多胜少”。台湾有一个政治明星韩国瑜,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:“选举最大的秘密就是票多的赢。”这句话被很多人嘲笑,骂他草包。可在我看来,这就是最大的秘密呢。选举是票多的赢,战争是人多的赢。可为什么我们耳熟能详的战斗都是“以少胜多”的呢?如赤壁之战、淝水之战、巨鹿之战等等。道理其实很简单,因为“以少胜多”太罕见,因此广被传颂。这正如“狗咬人不是新闻,人咬狗才是”。

当然,战斗中“人多的赢”其实还有一个前提,就是客观条件相当的情况下。孙子如此说:

“故用兵之法,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,倍则分之,敌则能战之,少则能逃之,不若则能避之。故小敌之坚,大敌之擒也。”

三十六计的精髓,就在于创造“以多胜少”的局面,这里的“多”当然不仅是人,所谓“天时地利人和”也。游击战十六字诀“敌进我退,敌驻我扰,敌疲我打,敌退我追”,说的就是创造“以多胜少”的局面。不想离题太远,接下来我以数字来说明。

两军狭路相逢,A队伍有200人,B队伍有100人,各种条件相当,互相对射,每10颗子弹消灭1个敌人,结果如何?

 

A队伍

B队伍

开始

200

100

第1轮

190

80

第2轮

182

61

第3轮

176

43

第4轮

172

25

第5轮

169

8

第6轮

168

0

A消灭B,并不需要损失100人,只有32人而已。如果你作为B队伍的首领,将如何面对这一状况?

答案是游击战。通过各种手段分割对方,每次只和对方少数人员交火,为简化我们设定为每次与20人交火,一共10次,看看结果如何。

第一次交火:

 

A1队伍

B队伍

开始

20

100

第1轮

10

98

第2轮

0

97

第二次交火:

 

A2队伍

B队伍

开始

20

97

第1轮

10

95

第2轮

0

94

……

第十次交火:

 

A1队伍

B队伍

开始

20

72

第1轮

13

70

第2轮

6

69

第10轮

0

68

结果是什么?通过分割敌人,B队伍100人在只承担32人损失的情况下,消灭了A队伍的200人。

这个模型说明的就是“以多胜少”,也是孙子兵法的精髓。所有单一战斗中“以少胜多”的故事,其实是通过各种天时地利与人和条件,让对方真正参与战斗的人数锐减,战斗意志衰退,根本上还是“以多胜少”罢了。

 

聚焦应成为营销的第一法则,是市场开拓的第一部曲。很多时候,大家都觉得聚焦是对的,但我看到的很多所谓聚焦,其实还是贪多嚼不烂。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 真正的聚焦就是如此,是在单一“战斗”中,呈现压倒性的优势,而不是面面俱到。

为什么我们往往不够聚焦?本质的就是佛家说的“贪嗔痴”,贪心、怨恨、愚昧。贪心是总想什么都要,巴不得遍地开花,市场都是我的;怨恨是见不得别人好,看到别人的市场眼红上火;愚昧是不知道自己有几把刷子,茫然无措。这部分不展开讲了,以免离题太远。

聚焦的道理不多说了,接下来是两个问题:聚焦在哪里?具体该做什么?前者是战略,后者是战术。

(一)聚焦在哪里?

聚焦首先是客户细分,聚焦到适当的客户;其次是区域、产品的聚焦,不能面面俱到。判断标准有两个:敌人的薄弱点,有粮食可打。只有针对对手的薄弱点,才能形成自身的优势;聚焦的客户、产品或区域应有合适的规模,舍此无法取得成果。但这两者常常是矛盾的,所以需要均衡。同时,对方的薄弱点是相对的,可能是对方没有注意的,投入不够的市场,也可能是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够带来的与对手显著的“差异”。

(二)具体做什么?

重点是三件事情:打粮食,培养队伍,找出规律。

打粮食不用说,没有粮食活不下去。聚焦之后,我们才能够在该细分市场形成压倒性的优势,开辟出根据地,“三五九旅”只有在根据地上才能打出粮食。

培养队伍为的是未来,如果我们的未来是“星辰大海”,没有队伍的发展只能偏安一隅,最终走投无路。

第二部曲:规范

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”托尔斯泰在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中的这句名言,恰当地表达了“规范”的含义。要找到“幸福”的方法,并规范出这一方法,才能使“幸福”(胜利)成为常态。没有规范,就会大乱战,最终免不了陷入“不幸”(失败)。

如何规范?我提出的方法就是“管理四化”。(关于管理四化,详细内容见“大道至简”订阅号2018年6月13日发布文章“管理之四化”,本文结合市场拓展的话题,并做了简化。)

(一)结构化

第一步是“结构化”。能够最好描述结构化方法的,乃麦肯锡之MECE原则。

 

MECE原则的意思是“相互独立,完全穷尽”,或者更简单说“不重不漏”(不重复,不遗漏),这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“充分必要”条件。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,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做好哪些动作;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尽量做到,这些动作之间是相互独立没有重叠的。MECE作为一种思维方式,可以起到强化思维的作为。逻辑上说,没有结构,观点是站不住脚的。同时,缺乏结构,后续的分析也难以展开。

这当然是理想的状况,实践中不可能那么完美。所以,MECE可能是下图的样子:

 

就市场拓展活动,如何结构化?

第一部曲“聚焦”,有一个结构化工具STP(Segment市场细分,Target目标市场,Position市场定位),即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市场细分,明确我们聚焦的目标细分市场,以及在该细分市场如何体现我们的优势。

就“规范”来说,我们可以这样来结构化:(1)发现机会Discover;(2)抓取机会Catch;(3)支撑机会落实的举措Support。

发现机会的关键是解析客户尚未满足的需求,可能是功能、性能、质量、价格或服务等。抓取机会的关键是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,包括客户关系、解决方案和实务策略。支撑机会实现需要考虑各类资源的准备(尤其是人才与费用)、绩效与薪酬制度、营销执行保障等。

实现的目标市场维度不同,结构化的内容也不同。

(二)要素化

要做好一件事情,仅仅结构化还不够,因为每一方面需要做的事情都有很多,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是不可能的,有限的资源也不能支撑。大量的事情符合“二八原则”,找到20%的关键点就可以解决80%的问题。这就是要素化。

 

以“抓取机会”来说明,有哪些要素?“抓取机会”可进一步结构化为客户关系、解决方案、商务策略三个方面。

其中客户关系中,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取其中的要素:(1)决策链分析;(2)关键客户关系改进;(3)高层互访;(4)实例参观或演示;

解决方案有三个要素:(5)产品卖点;(6)客户痛点;(7)竞争分析;

商务策略可以提取两个要素:(8)投标管理;(9)商务与服务承诺。

进一步的说明,可见拙作“管理之四化”。

总之,在结构化之后,还需要要素化。要素化的逻辑是“要事优先”,把有限的资源投入的重要的事情上,是保障成果的最好方法。如果说结构化讲究“完备”,要素化的关键词则是“重要”。

(三)标准化

没有标准化,个人能力就无法转化为组织能力。什么是组织能力?它有四个特征:为客户创造价值;超越竞争对手;可持续;深植于组织而非个人。把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的方法论,就是标准化,也可以称为规范化、模板化。华为曾经说“我们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”,如果没有做好标准化工作,就是极大的浪费。标准化可以传承已有的经验和成果。没有传承,组织只能靠“无所不能”的牛人,这是不靠谱的。一个了不起的组织,必然是“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业”的组织,而不能寄希望于超人。

标准化体现出来的,就是业务流程的规范化(包括IT化),其工具就是流程建设。

比如“市场机会管理”,从线索开始,到最后的回款完成,可以划分为“线索——商机——合同——实施——验收回款”等阶段,我们称之为“从线索到现金”(L2C:Lead To Cash)。这是一级流程,其中每一步骤又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二级流程,比如“实施”阶段,可以进一步细分为“实施准备——环境搭建——安装——测试”等环节。以此类推,逐步细化,最终建立细致的操作规范SOP(标准操作流程)、FAQ(常见问题与解答)。

 

(四)信息化(IT化)

这是固化过程,在这里不做进一步解析了。作为市场拓展的第二部曲。“规范”一方面提炼出成功的方法论,另一方面有效地避免“犯同样的错误”。这其实就是管理的精髓,让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。“规范”为下一部曲“复制”建立了基础,没有规范过程,就免不了会“复制”错误,所谓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不外如是。

很多时候,我们最容易忽视“规范”这一过程。史玉柱说:“试点要慢,推广要快。”鄙人深切赞同之。“试点”为什么要慢,就在于需要“规范”,需要建立SOP和FAQ,以复制成功,避免复制错误。没有很好地完成“规范”过程,迫不及待进入推广过程,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,问题的不断重复甚至将导致整个市场拓展的崩溃。

最后还要说的是,“规范”可能不是一次性的,在后续“复制”阶段,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,以及新形势新情况的出现,必要时需要重新进入“规范”过程,此之谓“螺旋式上升”。

第三部曲:复制

但大多数的公司在“复制”阶段采用的方式,是试探性地开拓市场,派出小股部队,并美其名曰“控制风险”。其实这才是最大的风险,根据“聚焦”中阐述的“以多胜少”原则(军事上称为“兰彻斯特法则”),小股部队只能成为炮灰。史玉柱说:“试点要慢,推广要快。”这是市场拓展的精髓。其实,大多数公司之所以不敢大幅投入,原因并不在于“复制”阶段,而是没有做好前两个阶段的工作,没有找到真正的规律,也没有培养足够的队伍。这样到了“复制”阶段,满足需要的人才资源不足,相关的知识也不具备,只能小打小闹。其结果有两种可能:一是直接被对手消灭;另一可能是在局部小市场取得了一点进展,但因为速度不够快,被对手发现、压迫,甚至抄袭,最终还是免不了灭亡的命运。

因此,复制一定要快,机不可失时不再来!怎样才能快?最关键的是两点:一是资源必须充裕,二是方法要对头。

(一)资源充足

只有资源充裕,在复制阶段才能做到压倒性的优势,像秋风扫落叶,其中的道理与第一部曲“聚焦”是类似的。资源充裕包括两个部分:知识充裕和人才充裕,这是前两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。没有有效的聚焦和规范,我们哪来足够的资源?没有足够的资源,我们的市场就会失败。复制阶段,面对的敌方势力强大,即使我们全力以赴也不见得会成功,更遑论试验性的派驻零星兵力了。

另外,零星投入导致失败,还可能会给我们一个错觉:该市场没有机会,我们没有竞争力。这一错觉会直接导致我们对机会视而不见,主动放弃价值市场。

 

(二)方法对头:

(1)逐步推进。我们不能同时发动“三大战役”和“渡江作战”,这其实还是聚焦。这个道理比较简单,不赘述。

(2)建制转移。不是只有陆军,而是海陆空+火箭部队+信息部队+后勤部队等协同作战。“一人计短二人计长”,如果有一支成建制的队伍,如销售、营销、服务团队的协同作战(华为称之为“铁三角”),各层次人才的紧密配合,我们的成功率无疑会得到很大的加强。在建制转移中,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,不能留有退路。有人说不成功怎么办?是啊,全力以赴都不见得成功,如果“人在曹营心在汉”,那还有什么希望?!开拓新市场,在做好该做的准备后,需要忘记失败,根本不考虑失败!没有这样的勇气,注定不能成功。有人曾经问京瓷的创始人稻盛和夫(日本经营之圣),京瓷开发新产品的成功率是多少?稻盛回答说百分之百。老先生的意思并不是说一定能够成功,而是你需要有必胜的信念!

在建制转移中,还有一个问题:如何对相关人员进行考评?薪酬制度该如何设计?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会导致能否有效实现转移。很多时候,看起来天大的问题,可能只是细节的问题。1999年4月15日,韩国一架飞机在虹桥机场坠毁,后来查明的原因是混淆了公制和英制,在该往上飞的时候掉头向下,一场悲剧就此发生。

 

新市场拓展,有效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。我甚至认为,这可能是首要的原因。我们描述下一些现象,看看是否在你的公司中存在:

l 公司根本就没有所谓新市场的说法。换句话说,没有专门给予新市场不一样的政策。

l 营销人员不愿意开拓新市场,一旦安排人员去进行新的市场,他们甚至常常以离职相威胁。

l 销售人员普遍认为:上级只要看我的业绩就好,至于过程,您还是不要关注了吧。

l 营销组织结构中,没有“中枢”概念,如果用人来做比方,就相当于只有四肢,没有大脑。

l 销售人员的奖金(提成)算法越来越复杂,以致需要庞大的计算队伍,即使如此,发放的时间也常常延迟。

l 部门合作越来越难,遇事推诿,甚至要求计算工作量乃至所谓的“贡献值”。

如果出现以上的现象,就是激励体系出了问题。建制转移中相关人员的薪酬设计,合适的方法是依据这些人员现有的薪酬水平作为基准,如果市场拓展成功,给予更多奖励;万一不成功,也保证不低于基准水平。要特别强调一下,对新市场拓展人员,绝对不可以采用“提成制”这种分配模式,它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,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我的相关文章——《开拓新市场》,《提成制的五宗罪》等。可能有人会担心这样会提高整体薪酬水平,导致费用上升。客观说,这是可能的。但如果你做好了相关的工作,市场的扩大,业绩的提升自然会解决这个问题。如果市场拓展不成功,即使是成本较低又有什么意义呢?企业经营的目标,从根本上说不是“费用少”,而是创造更多的收益吧! 



Copyright © 2016-2020 竹间咨询(深圳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713318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