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管理研究 > 管理研究 > 执行力是一个伪命题
执行力是一个伪命题


无数次地听到管理者感慨下属的执行力差,可如果你问他们:“什么是执行力?如何保障执行力?”通常他们并不能有很好的答案。其实,世界上并没有一种专门的力量叫“执行力”,换句话说,执行力是一个伪命题。

管理者感慨下属没有执行力,大约的意思是:不是我不能干,水平差,是下属不具备执行力!真得是这样的吗?所谓“执行力”,指的就是完成任务,保障成果。按照杨国安教授对组织能力的阐述,组织能力包括三方面:员工能力、员工思维模式、员工治理方式。员工能力即员工会不会,员工思维模式是愿不愿,而员工治理方式则是组织让不让和支不支持。杨国安教授将其命名为“组织能力杨三角”。这里的组织能力,其实就是所谓的“执行力”。员工会做,愿意做,组织也允许、支持他们做,那么当然能够完成任务,取得成果,就有“执行力”;而反之当然就没有“执行力”!

问题其实很清楚,作为管理者,感慨和批评下属“没有执行力”毫无意义。管理者要做的是:如何加强员工能力,树立良好的员工思维模式,以及建立优秀的员工治理方式。管理者首要的不是权力,更不是利益,而是责任。要带领团队取得成果,相关的工作就该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,组织能力的建设也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。

加强员工能力,可以分为三步骤。第一步是建立能力模型。能力模型是指员工胜任工作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需要的知识、技能和素质。能力模型包括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,前者指与员工从事的具体职能和工作相关的知识及技能,它直接影响员工能否完成岗位的工作要求;后者指针对组织的全体员工,围绕公司的战略和文化,影响到组织能力的相关行为和素质。第二步是找到目前的差距。与模型要求相比,目前有什么样的差距。第三步是提升和弥补差距的具体措施,包括选拔合用的人才,培训培养提升人才素质,建立人才评估和发展的稳定机制等。

树立良好的思维模式,同样分为三步骤。一是确立理想的思维模式。什么是思维模式?它指的是员工每天工作时心中所真正关心的、追求的、重视的事情,而不是放在公司网站、贴在公司墙上或者印在员工手册上的标语和口号。第二步是审视现有的思维模式,可以通过问卷、访谈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和提炼。第三步是制定思维模式变革战略,要求领导层以身作则,建立危机意识,建立正向的激励和考核机制,鼓励先进反对落后。

而员工有能力、有意愿,如果缺乏关键的管理资源和制度支持,也无法施展才华,为公司作出最大的贡献,公司战略也难以实施。所以还需要建立优秀的员工治理方式,其具体内容包括:确立合适的组织结构,明确权力和责任,建立规范高效的制度流程,及信息沟通保障机制。

只要做好了这三方面的工作,“执行力”自然就会形成,组织的各项成果就能够有效保障。否则,我们再怎么强调“执行力”,也不会有任何意义。管理者应该回归其本质,坚持努力做好该做的事情,而不是抱怨所谓的“执行力”。

 

Copyright © 2016-2020 竹间咨询(深圳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7133185号